跟着学生的感觉走——我的教学风格
我的教学风格诠释
每当我走进教室,可爱的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诉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多年来,我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建立了温馨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喜欢跟着学生的感觉走。包含以下三层思考:
(一)认真研究学生。我常常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换位思考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
(二)灵活驾驭课堂。课堂上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贴着学生的状态展开教学,捕捉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灵活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点燃和触发。
(三)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在前、老师在后,老师跟着学生的思维走,但不被学生牵着走,老师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生为本,跟着学生的感觉走,适时收放,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动。
我的成长历程
我从小就有一种教师情愫,我觉得做老师很有自豪感和成功感,回忆我的成长历程,大致可分为青涩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四个重要时期。
(一)青涩期
追溯我当数学老师还有一段故事。1992年7月南海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盐步河东小学任教,这里是培育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一开始学校安排了我任教数学,由于我对小学数学有心里阴影。所以,我自动请缨教语文,于是,天真、傻傻的我就做了语文教师,我也挺喜欢、挺满足的,本以为今后就是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了,可冥冥之中又让我与数学结了缘。1993年春,当时盐步镇引进了一位广州荔湾区教研室退休的数学专家——朱亮尧老师,计划在镇里的小学开展“现代小学数学”实验研究,河东小学是7所实验学校之一,我被推荐担任实验教师。从此,我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接下来就是在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展“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高强度的学习、听课和教研任务使得我们有时候都精疲力尽,但朱老师和领导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使我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踏踏实实搞实验,认认真真做研究。就这样,我就像初生牛犊一样,跟着朱老师、前辈们与伙伴们努力奔跑,经过三年的实验教学,我渐渐褪去青涩的懵懂,逐步承担研究课、公开课、展示课,直至走上教学比武的舞台。
(二)成长期
从1993年9月开始,我在河东小学坚持参加“现代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整整10年,我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地虚心学习、深入钻研、勇于实践,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分组教学、数学活动课、复习课、练习课等一系列专题教学研究,使我无论在专业理论还是实践教学水平上都得到快速提升。在这期间,我更有幸得到张梅玲、顾汝佐、吴正宪、张天孝、周应斌等知名专家的点拨,先后参加全国、省级的数学观摩课教学比赛,侥幸均获得一等奖。与此同时,朱老师还多次推荐我到茂名、珠海、深圳、南海等地上展示课,每上一次课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艺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渐渐积淀了一些经验,初显特点。记得每次上课之前,朱老师对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相信学生,学生是很有潜能的,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思考和表达,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比老师还要厉害。”这让我埋下了“相信学生、欣赏学生、激励学生”的信念种子。在河东小学任教期间,我庆幸遇到了很多贵人,使我在备课、上课、评课、教材分析、竞赛辅导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锻炼和提升。
(三)成熟期
2003年8月我调到盐步中心小学继续担任“现代小学数学”实验班教学,至此一共开展了12年实验教学。经历了一个大循环和两个小循环的教学,使我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有了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心中有了更多的底气,课堂教学也熟练自如。此时,遇上了“生本”实验,我又转为“生本”实验教师。“生本”教学与“现代小学数学”有一个非常一致的观点,就是相信学生,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去主动学习。有了“现小”的实验基础,我很快领会了教学的思路和策略,适应“生本”模式的课堂教学,将两者融会贯通起来,得心应手。在“生本”实验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尊重、依靠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则跟着学生的感觉走,着重在组织调控课堂、引领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思维以及教学语言艺术等方面不断锤炼,使自己渐渐成熟起来。
(四)发展期
2007年9月,幸运之神再次眷顾到我身上,我被国家教育部选派到香港担任“2007-2008年度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的数学教学指导人员。我从一线教师转变成教研员的角色,更有机会潜心钻研两地教材、教法的差异,磨砺内功。这一年的珍贵经历让我了解到中西文化多元的教育状况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崭新教学信息,接触不同层面的教育领域,使我形成独立思考、研究与反思的习惯,业务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2008年9月回归盐步中心小学后,我继续走在教学第一线,并引领教师开展教改、课题研究,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多次作示范课。随着数学新教材推出和使用,参与了南海区《学科教学指南》和“智算365”拓展题的编写,拓宽研究的领域。2014年8月调到横江小学任教,主管教学工作,继续带领数学老师深入课改和“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在各层次教研活动中多次现场评课,在区、镇及学校多次作专题讲座,并远赴四川甘孜州、大凉山作专题讲座。作为大沥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积极引领全镇数学教师开展精细化集体备课。这些机遇、这些平台使我站在更高处去思考整理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系统总结有效的经验教训。这段时期,我既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者,又是一个引领者,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全方位磨砺自己,凸显出“跟着学生的感觉走”的教学风格。
我的教学主张
(一)尊重相信,欣赏激励
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喜欢被欣赏,小学生更是特别在乎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维,蹲下身来多倾听学生的声音,相信学生的能力,欣赏他的成就,激励他的进步,诱发他的潜能。以亲切、自然、朴实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用智慧的火花点燃学生。
受周弘赏识教育观的启发,我觉得欣赏孩子应全方位予以评价和引导,激励他从品格、学习、生活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创设平台和机会,使孩子的自信、成功感不断被激活,每当看到孩子们精彩不断呈现,我就深深体会到教育给我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二)智慧灵动,教学相长
学生既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我觉得研究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础,充分预设是实现灵动课堂的前提。注重结构化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实现灵动课堂的关键。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引领他们走向思维深处,使课堂充满生动活泼又有数学味。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亲和力,还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生生相惜。我们师生都非常享受数学课中“种草”和“拔草”的滋味,这些难忘的数学课使孩子们获得了成功和快乐,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磨砺和积淀,教学相长,在成就孩子的同时孩子也成就了我自己。
“对孩子多一分欣赏与宽容,多一分信赖与鼓励。”是我一直坚持的教育信念。教海无涯,我会继续潜心研究,追求卓越。
作者简介:
李妙卿,女,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横江小学副校长,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资料来源:
李西鹏,潘光志 主编,《明师教学风格案例的多维解析》(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第142-152页。原文约1万字,本文节选其中的一部分。
审校:闫德明
美编: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exels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遵守《著作权法》,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左下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